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课程建设为目标,以学校三年规划为工作方向,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断实践来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使课程趋于优质化,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切实做到增效减负,加强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背景分析:
1,学校的课程建设目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主体,积极开发具有独特性、多元性的个性课程,实现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2,疫情下的教学工作落实:上学期,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教学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动,原有的计划也做了一次次的修改,在疫情防控下,按照上海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的部署,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落实“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培训和教学任务,学校以课程建设为目标,按照区教育学院指导方法,采用了线上观课,互动点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弥补了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完成了教学任务。
3,重点工作有效推进:上学期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需要,有些线下教学工作在本学期需要继续完成与落实。(关于作业制度的修订,练习设计规范有效等)
三、工作目标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在“一号工程”的理念引领下,积极转型课堂教学,把主题教研,研制教学手册,在绿色指标框架下的学生评价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引领、指导、服务和协调等作用,进一步完善日常教学管理机制,夯实常规,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四、重点工作
主题研修,根据督导反馈,提升我校教学手册研制的有效性
1、任务驱动,深化主题研修过程,提升研修品质。
2、在上学期教学手册研制的基础上,完善研制的路径和方法。
3、教学手册研制要明确课程要求,教材把握和学生需求。
4、教学手册的研制,最终落实于课堂,通过课堂反馈修改教学手册。
线上线下相融合,切实用好空中课堂资源
1、用好线上资源,切实与学科主题研修活动相融合,提高教学手册研制的质量。
2、线上线下内容紧密结合,便于学生因特殊情况下互换学习形式。
3、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合理用好线上资源进行复习与巩固。
关注课堂,积极推进以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活动。
1、 通过教学手册的研制,明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2、 课堂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围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开展,杜绝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3、注重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认真推进徐汇区关于规范作业管理指导意见,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1、 学校要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完善《学校作业管理制度》,科学管理学生作业。
2、 学校要用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编印的《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
3、 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单元科学设计,设计作业应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单元,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
4、 研究教材,把握单元教学的任务和要求、重点,合理安排作业的内容结构、认知水平结构、难度结构和类型结构等,体现作业设计的整体性、稳定性与层次性,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5、 统筹作业总量,合理布置规范批改,作业布置时各学科协调,统筹作业总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
6、 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批语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书写工整,注重立德树人。教师应督促和指导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加强个别辅导。作业讲评要紧扣作业目标,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成因,给予指导。
7、 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学校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团队,结合校本研修自主培训,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
不断推进教研组建设,培养学科领头人
1、在主题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特点特长合理分配任务。
2、通过研制教学手册,教师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学生评价的深入研究。
3、能关注每次教研活动解决问题,关注与教研目标的适切度。
4、各科教师结合教学手册设计,构建单元教学目标,编写教学活动过程,
确定作业属性,调整单元内容。(期末上交活动方案和案例资料。)
5、期末以恰当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五、完善教学常规
(一)规范流程管理,优化常规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1、备课:
开学初,教师需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梳理本册教材的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理清并细化教学目标的层级落实情况,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内进行教学手册、学历单等形式的教学设计,其中还需包括评价目标及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评价落实点,重视评价融入教学。
备课仍以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电子稿贴在备课本上,并手写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入职教师手写详案备课。
2、上课:
全面推进和落实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说,学生听的老旧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等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3、作业(评价):
开展“重视课前优化设计,减少课后的大量补习”的研究和实践。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并修订原有作业管理制度。
4、辅导
注重日常的培优和补差。为了缩小各班级之间、本班级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差距,各年级语数英学科教师应自觉将学习困难生组织起来,定时进行课后辅导工作,安排好每一次的补课内容,提高补缺补差工作的实效性。补差工作注重建立学生自信心和学校的学习习惯要求的落实。
5、评价
全面落实等第制评价。上学期梳理出了较为统一、规范的阶段性评价和日常性的表现性评价,需在这学期的日常课堂、作业、单元练习、阶段练习中推进落实,充分体现评价量表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评”的一致性。
(成长手册是学生从事各种活动的成果记录,是家长、教师了解和掌握孩子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本学期对学生成长手册的填写做进一步规范。)
(二)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1、基础型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依托《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教研组拟定了课程计划,落实课程内容,组织开展各项教研组的研修活动。
2、拓展型课程
(1)从评价目的、评价步骤、评价范围、提高评价者的基本素质、制定相应评价表等几方面入手。为学校继续实施和不断调整课程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为修正和完善“竹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提供依据。
(2)从评价主体、评价领域、评价方法、评价表达、评价量表等方面入手,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实施过程性的发展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相结合,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在课程上给予保证。根据竹文化课程目标,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能力掌握、知识习得等。评价结果,仅供学生自我激励和进入高一个年段后教师作为帮助其进一步提高与发展的参考资料与信息。
3、探究型课程
(1)注重探究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教育的横向整合,通过示范与自主实践,教师能够了解基于教材分析,确定核心任务、核心方法指导、核心目标的方法,并尝试自主实践进行分析。
(2)在课堂教学实验中总结经验,积累素材,鼓励教师提炼经验、汇总成果。
六、 其他工作:
1、 继续推进“四课两操两活动”进课表,提高体育活动课质量,体育组加强落实和检查,加强广播操、体育常规工作及眼保健工作的有效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降低我校学生近视率。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4、 充分利用专用教室,并及时做好使用情况记录。
5、 各学科进行学科竞赛。

五、 保障措施:
1、教导处积极参与各学科主题研修活动,进一步修订“田林第四小学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作业制度”。
2、教研组学科教学手册研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并同学校科研相结合,做到人人有分工,事事有落实,,各取所长,共建共赢。
3、学科教学手册的研制工作依托各教研组申报的校本课程开展,各教研组在课程计划中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对每位教师研修活动的评价反馈。另外学校在学期末都会进行优秀教研组的评选,以此来保障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导处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