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0-12-18

田林第四小学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课程建设为目标,以学校三年规划为工作方向,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断实践来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使课程趋于优质化,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切实做到增效减负,加强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背景分析:

1,学校的课程建设目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主体,积极开发具有独特性、多元性的个性课程,实现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2,先前计划落实与反馈:上学期,通过区教育局,区教研员的培训,我校对“一号工程”有了进一步了解,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三年实施计划,依托“高品质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基于课改的实践体系”把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研修体系整合起来,各学科通过一学期学习和实践,对教学手册的研制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

3,存在问题与反思:上学期,区教研员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调研,充分肯定了学校教师队伍认真肯干,富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课堂转型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围绕学生素养实施教学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工作目标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在“一号工程”的理念引领下,积极转型课堂教学,把主题教研,研制教学手册,在绿色指标框架下的学生评价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引领、指导、服务和协调等作用,进一步完善日常教学管理机制,夯实常规,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四、重点工作

主题研修,完善我校教学手册规划以及完善研修模式和内容。

具体实施:1、任务驱动,深化主题研修过程,提升研修品质。

2、 在区学科教研的基础上,明确“学科教学手册”研制的路径和方法。

3、教学手册研制要明确课程要求,教材把握和学生需求。

4、教学活动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倾听,表达,操作,合作反思等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5、 作业设计,关注作业类型,作业形式,作业评价,体现合理性和有效性。

6、评价设计,注重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能体现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注课堂,积极推进以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活动。

具体实施:1,通过教学手册的研制,明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2,课堂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围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开展,杜绝教师

一言堂的现象。

3,注重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五、完善教学常规

(一)规范流程管理,优化常规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1、备课:

开学初,教师需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梳理本册教材的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理清并细化教学目标的层级落实情况,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内进行教学手册、学历单等形式的教学设计,其中还需包括评价目标及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评价落实点,重视评价融入教学。

备课仍以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电子稿贴在备课本上,并手写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

2、上课:

全面推进和落实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说,学生听的老旧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等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3、作业(评价):

开展“重视课前优化设计,减少课后的大量补习”的研究和实践。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4、辅导

注重日常的培优和补差。为了缩小各班级之间、本班级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差距,各年级语数英学科教师应自觉将学习困难生组织起来,定时进行课后辅导工作,安排好每一次的补课内容,提高补缺补差工作的实效性。补差工作注重建立学生自信心和学校的学习习惯要求的落实。

5、评价

全面落实等第制评价。上学期梳理出了较为统一、规范的阶段性评价和日常性的表现性评价,需在这学期的日常课堂、作业、单元练习、阶段练习中推进落实,充分体现评价量表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评”的一致性。

(各教研组、备课组做好平时练习卷的整理工作,并于学期结束以电子文档形式交于各教研组负责归档保存,以便于下学期的参考使用)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时间

备课

有一周的余量,有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

随堂课后、期末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上课

结合备课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体现“适学课堂”的评价标准

开学第6周后开始听随堂课和研究课

作业

落实学校制定的学生学习习惯

教导处听课后检查作业本或练习册;

中段练习后检查学生的学习袋

不定期抽查

(二)不断推进教研组建设

(1)在主题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特点特长合理分配任务。

(2)通过研制教学手册,教师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学生评价的深入研究。

(3)能关注每次教研活动解决问题,关注与教研目标的适切度。

(4)各科教师结合教学手册设计,构建单元教学目标,编写教学活动过程,确

定作业属性,调整单元内容。(期末上交活动方案和案例资料。)

(5)以年级试卷为例,进一步指导教师明确命题的科学方法。学科组所有教师

聚焦作业命题,人人出题并分析讨论,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

(6)各学科组及时做好校本培训结业、资料汇总上传、赋分等工作。

(三)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1、基础型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依托《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教研组拟定了课程计划,落实课程内容,组织开展各项教研组的研修活动。

2、拓展型课程

(1)从评价目的、评价步骤、评价范围、提高评价者的基本素质、制定相应评价表等几方面入手。为学校继续实施和不断调整课程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为修正和完善“竹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提供依据。

(2)从评价主体、评价领域、评价方法、评价表达、评价量表等方面入手,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实施过程性的发展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相结合,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在课程上给予保证。根据竹文化课程目标,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能力掌握、知识习得等。评价结果,仅供学生自我激励和进入高一个年段后教师作为帮助其进一步提高与发展的参考资料与信息。

3、探究型课程

(1)注重探究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教育的横向整合,通过示范与自主实践,教师能够了解基于教材分析,确定核心任务、核心方法指导、核心目标的方法,并尝试自主实践进行分析。

(2)在课堂教学实验中总结经验,积累素材,鼓励教师提炼经验、汇总成果。

(四)科研教研结合,提升教师素养

1、继续以新优质学校集群化的发展为抓手,整合本学期教育教学重点工作,以课题《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等第制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研究为引领,进行适合本校校情、学生学情的研究与实践。  

2、继续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典型示范、专题研究等教学实践活动,促教师"勤反思、善研究",使教师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教学研究中,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及等第制评价研究中,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3、继续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健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组织体系,把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成为教师研究与课题开发的“基地”。 逐步完善学校教科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和获得的成果进行评估,纳入教师考核的内容并逐步完善考核机制。

4、教导处积极深入教科研团队,热情帮助、共同研究、精心打造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教科研骨干梯队。

六、 其他工作:

1、继续推进“四课两操两活动”进课表,提高体育活动课质量,教导处,体育组加强落实和检查,加强广播操、体育常规工作及眼保健工作的有效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降低我校学生近视率。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4、充分利用专用教室,并及时做好使用情况记录。

5、各学科进行学科竞赛。

七、具体安排

月份

周次

工作要求

负责人


九月份

1

 制定教导处本学期教学计划。

各教研组备课组制定新学期计划 

教导处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2

第一次备课及作业检查。

学习习惯评价方案落实

教导处教研组长


十月份

3

主题研修活动方案交流

领会区培训精神,研制“教学手册”学校方案

教研组长


4

第一次单元练习设计检查

备课组长


5

学生学习规范初步实施情况反馈

教研组长


6

启动听评课

教研组长


十一月份

7

深入教研组活动

教研组制定第一阶段研修内容

教导处


8

迎接区的综合督导

校长


9

做好阶段性练习质量分析

教研组长


10

检查教学与评价落实情况并反馈

教研组长教导处


十二月份

11

教研组实施“教学手册”研制和科研课题落实

教导处

12

单元练习和周练情况调研

备课组长

13

落实校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

教导处教研组长

14

检查《学生成长手册》的誊写工作

教导处

一月份

15

教研组完成研修主题案例

教研组长

16

深入教研组活动

教研组长

17

 期末考试、阅卷、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18

完成第一阶段研修和落实寒假教师培训内容。

教导处

五、 保障措施:

1、 教导处积极参与各学科主题研修活动,进一步修订“田林第四小学教研组管理制度”。

2、 教研组学科教学手册研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并同学校科研相结合,做到人人有分工,事事有落实,各取所长,共建共赢。

3、 学科教学手册的研制工作依托各教研组申报的校本课程开展,各教研组在课程计划中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对每位教师研修活动的评价反馈。另外学校在学期末都会进行优秀教研组的评选,以此来保障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导处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