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22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 谈 教 师 期 待 及 其 对 学 生 的 影 响

案例介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上中学时正值战乱时期,社会环境不好,许多学生无心学习,当时学校从三百多名学生中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即为其中之一,教师告诉该班的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考上了大学,大多数成了材。直到八十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教师口中得知,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学校通过抽签决定的。——《文汇报》1984年3月9日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两个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杰克布森(L. Jacbson)做了一个与上述案例非常相似的教师期待实验:他们先在某小学中对六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但告诉教师这是“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他们并不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而是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并告诉这些孩子的任课老师:他们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以这种方式使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期待。八个月后,当再次对这六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奇迹出现了:被“界定”为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孩子的智商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了提高,而且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是“求知欲很强”。罗森塔尔等借用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比喻这一教师期待效果:皮格马利翁效应——古代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迷恋自己雕刻的一尊女像并日夜祈祷希望能和她一起生活,爱神知道后为其真诚所感动,就赋予了雕像生命,皮格马利翁终于如愿以偿。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期待所带来的期待对象的戏剧性变化称作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把它引进教育心理学领域,后人也把他直接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

       教师在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及交往表现对其未来发展的潜力推测被称为教师期待,教师的不同期待对孩子的发展影响很大。教师的期待通常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比如:

——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教师观);

——对待孩子的态度(儿童观);

——对“学生”的认识(学生观);

——对学生学习的认识(学习观);

——理解别人方面的个性品质(敏感、豁达、移情、客观性);

——对教育公正的理解与实践;

——着眼于孩子的优点还是缺点;

——给予回答的机会及其多寡;

——对正确回答的表扬;

——对错误回答的批评;

——给予回答的线索;

——对问题答不出时等待的时间;

——对回答的反馈适当与否;

——座位的安排;

——平时对不同孩子的不同要求;

——要求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对孩子的微笑情况;

——对孩子的眼神情况;

——不同的奖励方式;

——不同的奖励水平;

——不同的惩罚方式;

——不同的惩罚水平;

——教师与人交往的能力及交往方法;

——师生交往的时间;

——师生交往的方式;

——师生间的距离;

——亲近的程度;

——个别辅导的多寡等。

教师上述的这些行为表现实质就是教师期待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些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尤其重要,教师的行为表现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对某孩子的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交织为个体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低期待的学生会感到能力低或品行不好,产生无力感并形成恶性循环——认为自己不行、放弃努力、继续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由此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批评增多、成绩下降;受到高期待的学生则感到能力强或品学兼优并产生良性循环——认为自己真的行、继续努力、更高层次要求自己克服缺点,由此导致师生关系亲近、正面评价增多、成绩继续上升。

从上述教师期待的表现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期待的关键是其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教师怎样更多、更好地了解学生,一方面除了教师努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断地摸索,另一方面就需要家长的支持了,“知子莫过亲”,家长应该主动积极地与教师进行沟通,让老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美国有句谚语:“最好的教师是家长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