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田林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9-11-14

2017学年第一学期田林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修改稿)

一、   背景分析

1、    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学校秉承“让每个生命都闪光”的办学理念,坚持“不断提升学校教学教育水平,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办学思路,基于“健康,勤学,团结,守纪”的合格小学生”的育人目标,努力培育具有面向未来生活,应对未来挑战的生存和发展的现代人。

2、    先前计划落实情况反思

(1)  根据上学期教导处制定的教学计划,围绕学期教学研究重点“学课标,研评价,促教学”实施开展,达成度较高。

(2)  各条线工作校长室引领,教导处有序推进,各教研组团队分工合作,有效实施。

主要成绩:

*积极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校本化实施,深入开展中高年级等第制评价工作,收效良好。

*组织校中老年教师“枫叶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结合学校五十年校庆活动,开展各层面的教学交流活动,以及学生、家长的校庆征文,反馈良好。

*注重教学质量管理,开展校级质量监控工作。

问题分析:

*根据行政半日调研情况反馈,发现部分课堂效益还不够高,课堂上以老师的讲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和培养不够。

*教学管理还不够精细,教学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课程开发未形成体系。

*各教研组活动在主题性、系统性上有待加强,切实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 针对“2017年一、三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改正。

二、学期目标

1、    课程建设目标

1)深入有效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校从研究课题出发,以课堂教学的改进为落脚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2)提高校本课程与学生需求的匹配程度,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3)提高校本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形成多方共举支持课程开发的局面。

2、    教师发展目标

1)尊重每一位师生的个性差异,挖掘潜能,提升素养,实现发展。

2)重点打造“青年沙龙”,导师引领,项目驱动,激发队伍的自生长力。

3、    学生发展目标

坚持“让每个生命都闪光”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开展教学研究。

三、重点工作

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

2、规范流程管理

教学研究主题:“评价融入教学”

1、重点工作一:以习惯培养为抓手,深入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

校级层面:

组织各层面教师学习《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通过教学会议再次宣传、强调“减负”精神,从思想层面要求各学科组长深刻领会并落实,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课程意识,课标意识,加强教师对学情的关注,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研组层面:

1、在组长的引领下,学习《小学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教研组在制定评价计划时,应根据“学科学习规范细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确定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

2、各教研组围绕学校课题“评价融入教学”,通过文献学习、专题辅导、课堂观察、交流研讨及微型论坛等方式,带领教师了解课改前沿,发现课堂问题、传承教学经验,引发积极思考,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3、提升每月一次教研大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质量,各教研组、备课组围绕本学期研究主题,开展形式丰富的教研活动,以主题式教研为抓手,认真组织教师上好研究课,课堂中主要体现“评价融入教学”,努力提高课的质量。组内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听后及时总结、交流,不流于形式,重研讨,参与面广,使教研组教研氛围更加浓厚。

4、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研修活动,申报的“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做到研训一体化

4、各学科各年级通过教研活动研讨,团队合作,努力形成《课堂评价关注量表》。

教师个体:

1、认真学习《徐汇区小学生各门学科学习规范细则》。以《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徐汇区小学生学习规范培养细则》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整体设计每个单元的作业与评价。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业成果,更要关注兴趣与习惯。

2、教师研究课,关注学生、聚焦课堂;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以高质量的课例引导教师对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关注。“田林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3、围绕本学期教学研究重点“评价融入教学”,每位教师在期末完成一篇有质量的教学案例或反思。

2、重点工作二:规范教学管理流程,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校级层面:

1、出台《田林小学教学流程管理细则》,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加强过程指导与调控,注重分享与交流,关注反馈与跟进,切实将教学流程管理精细化。(见附件)

2、“行政半日”进课堂,加强随堂听课力度,以班级集中听课的形式,了解调研班级课堂面貌、教学常规、学生学习习惯及各学科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等等,同时检查相应的备课、作业等情况,全面了解教师在教学五环节中的执行情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研组层面:

1、本学期重点完善各学科作业要求, 做到年级组统一,要求规范。在交流活动中不断完善,并推进实施。

2、期初完成《教研活动、学科活动一览表》、《教研组大组研究课、自报课汇总表》

3、其它工作:

1 组织好一二年级家长开放日课堂教学工作。

2)注重教学质量管理,开展校级质量监控。

四、学生展示交流活动

群策群力,组织开展教研大组、备课组两个层面的学生学科展示活动,学科活动重趣味性,让学生在丰富的学科活动中提高综合素养。

五、进一步推进特色课程建设

继续完善“纸文化”校本特色课程统一的体例结构,将现有《折纸教学指南》三、四年级的活动内容进行梳理、调整、完善,、修改,完成课本教材:《跟我一起玩折纸(二)》编辑印刷工作;完成校本教材《跟我一起玩折纸(二)》相关折纸课件的视频摄制;讨论编写课本教材:《跟我一起玩折纸(三)》。

结合纸艺特色课程建设,讨论、研究、申报创建学校创新实验室工作。

 

田林小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目录

月份

周次

常规工作

重点项目

责任部门负责人

 

 

 

 

 

 

1

制定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

 

宗晓莉

2

1、各教研组完成计划

2、各学科组十三五校本培训课程申报

3、各教研活动:讨论修改教师暑期作业(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规范各学科作业要求)

4、行政半日调研

教研组活动一览表、研究课汇总表

教研组长

3

1、第一次备课检查

2、第一次教研大组长会议

3、各大组出台“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规范各学科作业要求”的书面稿。

4、行政半日调研

出台“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规范各学科作业要求”的书面稿。

教导处、大组长

4

1、 “市级共享课程”(报名1720日)

2、教研大组活动

各组的科研小课题

宗晓莉

大组长

5

1、  行政半日调研

2、  完成第一次评价案例

课堂观察点:评价融入教学

校长室、教导处

十月

6

1、  教研大组活动

2、行政半日调研

 

校长室、教导处

7

1、  第一次作业检查,优秀作业展。

2、  行政半日调研

重点检查:规范作业要求

教导处、学科大组长

8

1、教研大组活动

2、行政半日调研

 

大组长

9

 

 

 

10

1、教研大组活动

2、行政半日调研

 

校长室、教导处

十一月

11

1、期中阶段复习和练习

 

教导处

12

1、“绿苗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评比

2、  教研大组活动

3、行政半日调研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评比

校长室、教导处

13

骨干教师展示课

 

教导处

14

1、教研大组活动

2、行政半日调研

 

校长室、教导处

十二月

15

1、一二年级家长开放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五年级写字等级考试

1、家长开放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迎接区五年级质量监测

教导处、一年级组

16

1、  五年级教育质量监控

2、  教研大组活动

3、  行政半日调研

教导处、五年级学科老师

17

 

 

18

1、教研大组活动

2、行政半日调研

校长室、教导处

一月

19

第二次作业检查并反馈

结束工作

教导处

20

组长会议(一学期工作总结)

校长室、教导处

21

期末复习与考试、考查

校长室、教导处

22

学期结束工作、资料收集

教导处

五、保障措施

1、以新修订的《田林小学教学流程细则》为依据,规范管理,总结经验,发扬先进,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2、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检查到位,反馈及时。

3、检查情况与学期考评、优秀教研组评选、教师先进评选相结合。

4、学校提供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场地、设备、经费。

                                                      田林小学教导处

                                                                

20178

田林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讨论稿)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主要指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四个方面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

在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中,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将教学思想的确立与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结果的评价统一起来;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强化激励机制,注重发挥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进一步促使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教学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

1、各教研组、备课组、全体教师应继续认真学习区教研室和学校的有关各学科的《教学规程》,经常对照,做好自查,根据标准和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

2、各教研组、备课组及全体教师,每学期期初都应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地制订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各项措施,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实施计划,期末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总结。

3、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地抓好教学过程中的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根据区教研室下发的《教师备课的几点基本要求》,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各备课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两周由备课组长组织一次活动。每堂课前都要认真地写好教案(职初期教师为手写教案),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包括直观教具、实验或活动器材、电教用具等),不上无准备之课。杜绝不备课、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的现象。提倡各学科教师利用网络收集备课资料,拓展备课内容。

(2)上课:教师应严格按课表进教室上课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得私自调课、停课或擅自改上自修课。公出由教导处安排,因请假、或其它原因需调课、停课者,须隔天提出,经教导处批准;确实临时需要调课的,必须向教导处补办手续。杜绝上课迟到或提前退课现象。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不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板书工整、语言规范,表达清晰、课堂结构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择宜而用,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组织教学。树立学生为本观念,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自主性、民主性;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各科教师都应该按照教学需要,精选和设计作业。学生每天课外书面作业总量3~5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 1~2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强调格式、强调订正。作业必须由教师自己认真批改,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杜绝只有布置、不作批改或不及时批改的现象;提倡各学科教师进行作业面批。

 (4)辅导:教师应重视课外辅导,认真搞好提高和补缺,提倡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制定学困生档案。

(5)评价:全体教师都应按照教导处要求,认真做好复习、命题、打印、监考、阅卷、结分、统计、分析、讲评工作。学生学业评价应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习惯,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作业、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平时作业、练习等实行分项等第制评价,期中、期末阶段性练习,采用分项等第+评语的评价方式。三至五年级的期中考查作为校监控,校长室命题,密封装订,流水阅卷,严格考场纪律,限时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各种表格上交等考试的常规工作。杜绝由于监考教师缺乏责任心影响考试秩序的现象,禁止擅自离开试场,或在试场内看小说、看报纸、玩手机等。

要保证期中和期末学校考查、考试期间的正常秩序,有监考安排的老师一般不能请假,没有监考安排的老师须正常到校工作。

4、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地投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去

(1)听课: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研讨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在备课组内听课,也可以跨年级、跨学科听课。 任课教师都应该欢迎和接纳其他老师听课。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

(2)开课:根据各备课组、教研组确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或重点,主动争取,积极上好交流课、研讨课、示范课、评优课以及见习教师的汇报课等。不断探索和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方法,涌现一批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全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

(3)课题:每位教师都应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都应该结合自己教学工作,有经常性的学习和钻研的专题,大部分教师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以教学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论文:每位任课老师都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根据自己的钻研专题或研究课题,每学期撰写不少于一篇教学专题总结或教学案例分析。有条件的老师要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参加学校、区和市的论文评比交流。

(5)课件:每位任课老师都要积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注重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二、教学常规制度的管理

 1、对教师执行基本要求情况作常规检查。不能根据学校规定按时完成和上交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总结、教学专题总结,不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课件制作等情况的,在期末常规考核时予以体现。

2、对教师认真备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每学期检查备课三次(期初、期中、期末)。课前缺乏准备,甚至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3、对教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作常规检查。每学期检查作业三次(期初、期中、期末)。作业无布置,或者有作业布置而经常不及时批改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4、对组织考试情况作常规检查。平时的阶段考查工作工作不负责任,一学期不进行阶段考查;或者考查全部采用外来试卷、不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出卷;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不能认真做好考试质量分析、不能认真进行试卷讲评,或者考试成绩弄虚作假的,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5、对尊重爱护学生情况作常规检查。课堂上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查实后作为一项师德事故予以记载。

6、对调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未经教导处同意,擅自调课或改上自修课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教学事故予以记载。

7、对准时上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没有特殊情况,不准时进教室上课或提早退课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8、对忠于职守情况作常规检查。工作时间擅离岗位影响到调课、会议、活动、学生教育等学校正常工作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9、对认真监考情况作常规检查。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包括学校接受的其他监考任务),发生监考教师不能准时领取试卷进入试场,或擅自离开试场放任考生,或在试场内看小说、看报、玩手机等,以及在试卷的收发、整理、装订中因主观原因造成差错而影响阅卷工作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10、对遵守作息制度情况作常规检查。不能够自觉遵守学校作息制度,经常迟到、早退,擅离学校的情况,查实后批评教育,作为一项师德事故予以记载。

上述违反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的各种情况,将作为教师在校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在学期工作考核和学年度工作考核中得到反映。

 

田林小学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