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好不好,教师关系特微妙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2-06

 

孩子学习好不好,教师关系特微妙

               ——解析师生关系的构成及其意义

案例举例:想让有血有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绝对的公平是很难的:教师对学生的主观态度必然会左右着其客观的教学活动。一位家长在“专家在线”上倾诉她对其儿子班主任老师的不满:动不动就“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多次“交涉”后,教师现在不找她了,但孩子说,老师好象成心和他过不去,专门他的“找茬”。我追问“交涉”的内容,家长解释说:“无非是为孩子辩解几句,并对教师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事实上,该家长犯了与教师交往过程中的“大忌”——对教师的工作横加指责。

    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认识、相互间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师生之间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形式彼此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观点、态度、情感等,双方交流的愿望、目的、动机、心理状态以及交流的时间、态度、方式等影响着交往的程度和水平,由此决定着二者之间的关系亲近程度,从而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而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以及学习方法。古人所谓“亲师信道”谈的就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影响师生关系的教师因素包括

——教师的人格特点:性情温和、善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外向、活泼、开朗、善谈、热情;

——对待儿童与儿童教育的态度(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宽容心以及宽容度;对孩子的爱心;对教师职业“人梯”的态度;对教育作用的信念等;

——教师公正与公平: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处理纠纷客观、公正;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自己的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以理服人;

——教学艺术:提问的频率及方法;教态及与学生课堂的交流;言语表达的清晰与演示的规范性;课堂应急技巧、遇刺激时的自制能力;课堂组织行为等;

——外部特征:长相的丑俊、身高及身材;日常表情与严肃性;穿衣打扮情况;与学生交流时的体态语言等。

影响师生关系的学生因素包括:

——对教学活动反应的灵敏度:接受知识的速度情况;学习成绩;理解教师暗示的水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大班教学时不乱接下茬、不取笑答错问题的同学;回答问题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过于迟钝;经常打断教师教学;

——对学习和教师的态度:学习认真还是马虎;按时作业、认真作业;傲视教师;对老师交代的任务认真完成;仗着家长的势当面夸大其辞、对教师不敬;

——外部特征:长相与外貌;清洁度;天真度;胡乱淘气、无理取闹;坐姿情况;动作缓慢、拖拖拉拉;

——纪律:自控行为;小气、动不动就还手、吃不得半点亏;狡辩、从不自我批评;上课时随便说话、影响老师讲课;有说谎、偷拿等行为;过分活泼或放肆;

——文明礼貌:嘴甜;脚勤;助人为乐;人缘好;是否老师面前和背后一个样;关心体谅老师;热爱集体、关心他人;自私自利;

影响师生关系的家长因素包括:

——对孩子负责的情况:关心关注自己的孩子(衣食住行、成长、学习、品行);敦促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自己以繁忙为借口而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推卸;企望教师过度照顾自己的孩子;过分将孩子的错误归咎为自己的不是;

——家庭背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儿童成长和儿童教育的理解;对自己的孩子关爱过度;对自己的孩子自以为是;自觉有钱、有势力、高人一等;当自己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家长缺乏宽容;

——对教师的理解与配合:对教师的评价及态度;与教师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对教师交代的事情完成情况;对教师暗示的理解及反馈;配合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在老师面前一味责备别的孩子而不作自我检讨;动辄以向学校报告而向教师施压;只听片面之辞而对老师言语偏激;在教师面前和背后不一致;当着老师的面冲孩子发火;当着孩子的面评价老师;对教师工作横加指责等。

既然是关系,必然涉及到彼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方面取决于代表着成人、社会、规范的教师的主动作用外,还需要另一主体——学生的积极配合,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家长的参与、社会和学校政策与要求等作为外部因素,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当孩子回家总是说老师不好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除了分析老师方面的因素、孩子方面的原因外,不妨也多检讨检讨:自己从中的角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