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自编教材
作者/来源:田林第四小学    发布时间:2010-05-31

 

第一课时

学一学:笛子的发展历史

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早在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就有了鸟骨制的笛子,它可以说是所有管乐器的鼻祖。

          笛是吹孔气鸣乐器之一,广泛用于中国民间戏曲、曲艺和器乐的吹管乐器。笛子大都在竹子制成,亦称竹笛;因横持,又称横笛。中国竹笛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竹笛已在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吹奏技巧,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是流传最广的民族乐器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对笛有过这样的赞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见在唐朝,竹笛已是遍布民间;而在广西罗泊湾发掘的西汉初期墓葬中就有六孔横笛,郑州新通桥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刻中有吹笛图。西汉以后,逐渐流行于全国各地,为民间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了解竹笛的结构

竹笛有12孔:中部8孔——吹孔(1个)、膜孔(1个),按音孔(6个);尾部4孔——基音孔(2个)、辅助音孔(2个)。

试一试:谁能吹出又响又长的声音。

第二课

听一听:民族音乐《茉莉花》

学一学:音乐《茉莉花》的故事:

       《茉莉花》是流传在江苏仪征的一首民间小调,讲述了人们对洁白、美丽、芬芳的茉莉花的喜爱。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它的曲调记了下来,并在自己出版的著作《中国游记》中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83日,2008年奥运会徵——“中国·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全世界都会记住中国——《茉莉花》的故乡——正在阔步向前。

 

民歌《茉莉花》的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第三课

学一学:民族器乐的名称及种类

民族乐队的组成:拉弦乐器:二胡、中胡、高胡、板胡;

弹拨乐器:扬琴、古筝、琵琶、柳琴、阮;

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笙;

打击乐器:鼓、锣、钹。

找一找:(一)在下图中的找出上述乐器。

 

        (二)在《喜洋洋》音乐中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声音?

 

 

 

 

 

 

 

 

 

第四课时

听一听:二胡独奏曲《赛马》

            表现了是蒙古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景象,刻画出群马奔驰和人声

鼎沸的场景。整首乐曲旋律轻快奔放,富有激情,风格独特。尤其是用手指拨动二胡内弦演奏如同阵阵马蹄声,妙趣横生,富有想象力。

学一学:了解二胡。

        二胡的结构:琴筒、琴皮、琴杆、琴头、琴轴、千斤、琴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想一想:二胡的琴筒有什么作用?

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筒,起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第五课

听一听: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

            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

     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

     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尾声: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耐人寻味。

学一学:了解扬琴

扬琴原系古波斯乐器,十四世纪盛行于欧洲中国传统扬琴起源为外来“洋琴”。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专入中国,最初流行于广东沿海一带,后来逐渐遍及内地。经过历代艺师的不断改进。成为自身独具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中国乐器。

 

       扬琴属于弹拨乐器。演员演奏姿势如下:

 

第六课

听一听:琵琵独奏曲《彝族舞曲》

最早是一首由王惠然1965年创作的琵琵独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被改编成古筝、三弦、扬琴、阮独奏曲及管弦乐曲。殷飚将它改编成吉它独奏曲,1987年参加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吉它艺术节中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赞扬,成为一首在吉它界中颇有影响的吉它名曲。

学一学:了解琵琶

 

结构组成:由头部、颈部和腹部三部分构成;

头部:包括琴头、弦槽和弦轴;

颈部:包括山口、相、琴枕和琴颈;

腹部:包括品、面板、复手、琴背和琴弦(4根)。

 

第七课

听一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又称《百鸟语》。乐曲的最大特点在于模仿各种禽鸟的鸣叫声,并把它音乐化、艺术化。乐曲模仿了各类禽鸟的鸣叫:布谷鸟在天空边飞边鸣叫,叽叽喳喳的山雀和小燕子对话、争吵,雄鸡的啼唱,母鸡下蛋后不停的“咯咯”声,夏日蝉鸣的尖锐与嘶哑。这些声音,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乐曲一段段的模仿,把人们的情绪不断推向高涨,最后一声不间歇的长鸣,是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达到顶点。

学一学:唢呐,古时又称琐嘹。原为波斯乐器,明朝时在我国军队中使用,后传如民间,其名称来自于阿拉伯语surna的音译。唢呐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哨、气牌、芯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

唢呐多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普遍使用的高音唢呐,低音区略带沙沙声,发音厚实;中音区的音色则是刚健、明朗,最擅长各种技巧的演奏,极富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音区的发音响亮,畅快淋漓。

 

《朝天子》           

王西楼(明)

 

喇叭琐哪,

曲儿小,腔儿大,

管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三年级                        

第一课

听一听:《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得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阳箫鼓》。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绝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全曲一般分成10段,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学一学: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0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第二课

听一听:笛子独奏曲《姑苏行》(曲笛)

笛子独奏曲《姑苏行》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渭,于1962年创作的。从曲名到音乐都表现了作曲家对苏州园林秀丽风光的钟爱。是一首脍炙人口,久演不衰的优秀民乐曲目。

乐曲按西洋音乐的结构创作,分为引子、呈示部、发展部、呈示部变化再现四个部分。

引子:宁静中带有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宁静、激动、宁静),

刻画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呈示部:突出了“行”。抒情优美的行板,恰恰符合了游人进入园林后边走边看,脚步悠然而轻松,欣赏美景时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

发展部:是一个起伏较大的小快板,与呈示部的节奏和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游人赞叹园林美景时的激动和兴奋。

学一学:笛子的种类繁多,主要的传统笛有曲笛梆笛
曲笛——以伴奏“昆腔”等戏曲而得名。音色较柔和,长度为60厘米

左右,内径约为1.7厘米。

 

 

 

 

 

第三课

听一听: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梆笛)

            此曲写于196910月。乐曲以通俗的音乐语言,表现丰收后的农民不忘支援国家建设,喜送丰收粮的热烈场面。
   
音乐展现了马蹄击节,车轮滚动,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小道上的情景。
   
这是一首著名的笛子独奏曲。清脆的梆笛独奏,乐队伴奏。笛子声部除对音色作了细腻的修饰外,更多的是注重演奏技巧的运用。通过剖析竹笛那眼花缭乱的演奏手法,提炼出各类声波的特性,使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把竹笛演奏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至。

 

学一学:梆笛——以伴奏梆子类戏曲而得名。其形制与曲笛大同小异长度约为40厘米,内径约1.3厘米。梆笛音色较曲笛刚健明亮。

另有比曲笛高八度的高音、十二调套笛,接半音排列的十孔与十一孔笛、便于转调的加键笛、比曲笛低八度的低音大竹笛、音域可调整的口笛、多支不同音区的笛子所在一起的排笛以及在一支笛上有两个吹孔的双管横笛等。

 

 

 

第四课

听一听:笙独奏《凤凰展翅》

            凤凰古称瑞鸟,传说是鸟中之王,象征美丽和幸福。作者以艺术的畅想,借凤凰展翅飞翔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子:笙以强有力三连音音型开始,接着用呼舌技法吹奏颤动的长音,犹如凤凰嗖嗖地抖动着美丽的羽毛,振翅欲飞。

        第一段:旋律如歌,优美动人。用嘟打噜技法演奏递降的短小音型,犹如凤凰引吭高歌。

        第二段:速度由慢渐快,轻盈欢快,恰如凤凰翩翩起舞。

        第三段:句幅的紧缩,使音乐不断增长向前推进的动力,最后以呼舌技法吹出宽广昂扬的长音,勾划出凤凰展翅翱翔天空的形象。

 

学一学:     笙的构造主要由笙斗、笙管和笙簧三个部份组成,其形如凤翼,亦有“凤笙”之称。

笙是由若干数目的「簧」(或称「苗」)组成,发音清脆明亮,乃音色所在。笙的发声原理是一簧一音,且能同时吹奏多音,除了能演奏传统和音(即四、五度和音),亦能演奏西方功能和声。现今所用的笙,簧数已由原来十四、十七簧改革至二十一簧、二十四簧、三十六簧等,又因应现代民族管弦乐团扩展的须要,发展了中音、次中音及低音等系列的抱笙及排笙。

 

第五课

听一听:葫芦丝独奏《美丽的金孔雀》

《美丽的金孔雀》是李海生根据杨建生原曲改编并创作了MiDi伴奏音乐的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葫芦丝独奏曲,乐曲借以葫芦丝独特的音色和美妙的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描绘傣族人民奉之为神灵的孔雀的美丽圣洁,该曲在访美多台演出中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学一学: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等民族中。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

葫芦丝演奏的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现在,无论是民间音乐活动,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