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与实践水平。
结合教研活动、每周的政治学习等时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明白生态德育以生态情感和品德要素开发为切入点,以绿色学校创建为重要抓手,通过课程教化、环境感化、过程内化的基本途径,使小学生获得符合国家要求和自身生长需要的情感品质、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明白了生态德育分别通过三个层面和途径来实施:采取课程引领策略,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采取环境影响策略,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和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产生感化作用,按照五化标准,优化三类环境;采取过程习得策略,强化各类活动载体和实践过程,确保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发展主体地位。通过学习,激发了每位教师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道德、文化建设,求得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方向的一致及教育效果的统一。
二、结合学科,反思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结合新课标,让教师们意识到在各科学科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与把握,都可以有效地实施德育渗透。如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如高段语文《开国大典》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在作文和听说训练中,可渗透热爱生活,关心集体,尊重别人,做事认真等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又如英语学科教学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英语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三、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题研究。
其实,教材当中有许多课文、内容遵循着学科当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运用并渗透到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学科教学的自身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新人。
我校英语教研组成立了"小学英语行为习惯的培养“等课题的研究,开展点上的研究和实验,在实验深入后通过总结逐步推广,开展深入研究。 结合教学,如Pep第六册第一、二两个单元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内容,教师根据No smoking, please! 这个话题,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又提出一个话题:If you want to persuade your father give up smoking, what would you say to him or her? 很多学生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述出来,这样,既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口语的锻炼,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让学生注意到了吸烟的危害,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四、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德育新路。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如英语 Pep第六册第六单元中讲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联系实际生活中环境所受到的污染,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导致一些动物濒临灭绝边缘。根据课文,教师制作了一个课件,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小段录像材料来引入话题,学生也一目了然,知道这一节课的主题就是环境保护,这时教师再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What do you think the earth? (2) As a student, what must we do ?这样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印象深刻,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应如何从自己做起去保护环境。最后教师作了总结,呈现出地球的图片,并打出这样的标语:We have only one earth! Let’s save the earth together!
又如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电化手段,通过录像、课件、录音等创设一定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收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课件出示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接着让学生边看桂林山水录像边听课文录音。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美,自然而然想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起到了很好的情感熏陶。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与方式,增强德育效果。
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们是这样处理教材与教学的:
1、注重学习方式的变化。如语文教学中,教学《伟大的友谊》一文,教师利用图文结合,让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五个“共同”,进而认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上。学习第二段时,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几个问题:恩格斯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马克思的生活怎么会那么穷困?学习第三段时,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是怎样合作的?为什么能够亲密合作?教学时,教师抓住了他们为了同一目标而互相关怀,亲密合作的典型事例,从“每天下午”“各抒己见”“争论”“几乎每天”“无微不至”“时时刻刻”等重点词句入手,启发学生深入领会:思想的统一是友谊的基础,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事业心,才能亲密合作了四十年,并在合作中建立了真挚的伟大的友谊。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向马克斯和恩格斯学习。
又如教学《题西林壁》一首诗,教师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再分析理解古诗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观察的方法和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感受到庐山景色的美,受到美的教育;而且让学生明白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全面观察分析,决不能被其局部或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就看不清事物真相和本质。
2、以读传情悟道。
语文教学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有含蓄的。只有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来,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教师在教学《凡卡》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为凡卡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接着又让学生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并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爷爷收到信,会不会带凡卡回家,为什么?”课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课文,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痛恨资本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课后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写一篇《与凡卡比童年》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升华。
3、侧重人物形象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有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如:童第周,李大钊,詹天佑,诸葛亮,黄继光等。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接触一个个高尚的人物,让他们的思想感情感染,熏陶学生。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教师用充满感性的语言对当时的背景进行描述,又抓住詹天佑的语言,行为,内心活动等进行深入透彻分析,使一个杰出爱国的,与工人同甘苦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学完课文后说:“詹天佑,真不简单!为中国人争了气!我们要学习他。”詹天佑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深入学生心坎。
4、课外延伸,巩固思想。
在课内学生学习了文中优秀人物的思想,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如教师在上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外要求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又如上完了《将相和》一文,要求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关于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书,开展讲故事比赛。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既让学生增长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受到了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等教育,深化了思想,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开展活动,寓乐于教。
我校地处市场分布最密集、环境最复杂的市中心地区,我校低段数学教研组专门进行了讨论,认为要让学生适应校内外的生活环境,就迫切需要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研组利用有利条件,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外体验活动,
如高段数学教研组认真抓好数学兴趣班教学。围绕“如何让学生在集中的三节课中既喜欢数学又感觉轻松”,认识到“趣味数学”是周六特色班大展宏图的良好机会。教师因此设计了脑筋急转弯、数学家故事、一题多解、一笔画、偶数、奇数谁多谁少等知识,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更促使他们发现生活中无数数学知识的蕴藏。
五、结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通过新一轮课改与德育工作结合的实践研究,教师们认为,要确保课改成功,师资是关键。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钻研、实践、反思,再钻研、再实践、再反思,才能不断成长,使自身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校以校本教研为促进教师成长主渠道,开展了以“学科德育渗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通过教师执教、说课,听课老师评课,反思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讨,以此形成共识: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并非简单的说理,而是细水长流的“渗透”教育。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做到不喧宾夺主,要持之以恒,而且教师首先要以身示范,多多关注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展示、表现,以鼓励、赞赏的眼光看待、关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学生出现了问题,应多找找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符合成长中、变化中的学生,以高度的教育智慧引导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