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四小2006年-2009年自然学科重点建设三年规划
作者/来源:田林四小    发布时间:2010-11-01

 

课程定位:

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教学改革运行机制。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二期课改精神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和加强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提高科学课的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科学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使我们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学科的建设,促进学校科技特色的内涵发展,为学校的科技特色打下坚实基础。

 

学科现状:

1、徐汇区绿色学校  上海市英特尔科普教育基地

2、学校自然教师每年参加市级、区级学科展示、教师论坛等活动

3、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比赛中,成绩优秀。

 

人员现状:

1、  专职自然教师二名(1名、女1)

2、  区自然学科骨干教师(女、32岁)

3、区优秀科技辅导员(女、32岁)

4、区自然中心组成员(女、32岁)

 

学科建设计划:

一、课堂教学

通过重点学科的建设,探索一套科学规范的学科组建设、运作模式。

备课:参考区内相关的教学分析和教案,鼓励教师依据自身的班级实际作调整,不将备课流于形式。

上课:强调课前准备,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意识。

课后:及时写好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二、课内课外互相渗透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如每学期一次的科技月活动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社区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科学常识、为老师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校园里形成浓郁的科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结合我校绿色环保教育的特点,策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及竞赛。

三、学科整合

与学校“竹文化”活动结合,发挥老教师的特长作用。将科学课教学融入其中,不断丰富优化校本课程。我们将在各年级中通过竹生物研究,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竹,培养对竹子的浓厚兴趣;通过竹制品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习其独特的制作方法,能制作简易竹制品及竹食品,弘扬民族工艺,挖掘工艺的价值,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并渗透艺术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每个月一次与其他兄弟校联手进行教研,共同探讨教学难点,资源共享,使彼此在教学、理念、科技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师发展目标:

两位自然教师力争在三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区自然骨干带头教师,发挥教师的特长成为田四的特色教师。

 

三年规划总体目标 :

设置综合的科学课程,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强调亲近自然,感受科学,让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探究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分年段目标:

时间

课堂教学目标

学科渗透

学科整合

06

教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科学,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不断探究的兴趣,

结合我校绿色环保教育的特点,策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及竞赛。

结合校本课程“竹文化”的建设,将科学课教学融入其中,不断丰富优化校本课程。

07

教师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及相关知识,逐步引导与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用基本的科学语言描述周围事物,体验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结合我校绿色环保教育的特点,策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及竞赛。

结合校本课程“竹文化”的建设,将科学课教学融入其中,不断丰富优化校本课程。

08

整合校本课程资源,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感受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

结合我校绿色环保教育的特点,策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及竞赛。

结合校本课程“竹文化”的建设,将科学课教学融入其中,不断丰富优化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