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四小重点学科建设
作者/来源:田林第四小学    发布时间:2010-05-28

 

学科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依托和基础。加强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将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及特长落实到具体学科教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促进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我们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校重点学科建设——自然课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四个促进”的目标: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批学科核心力量;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抓内涵、抓管理,把握教学改革研究方向,营造研究与创新、交流与合作、开放与多元的教学文化;促进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二、我们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校首先合理设置学科教研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设置学科教研组。其次,我们十分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和任用。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因此,学校在选拔教研组长时,要求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要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相应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是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明确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职责,健全教研组工作制度。由教研组独立开展的教研活动,每周不得少于2小时。集体备课纳入教研组活动统计。

2、加强基础建设,建构和完善有利于学科课程实施的基本框架。

1)增强学科课程意识。课程是有计划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课程不仅指学习材料、不但是学科科目,它还是一种过程、一种意识。超越原有的只是把课程做为学习材料或学科看待的做法,要意识到有了学生才有课程。

2)对学科课程标准要吃透、拿准。特别是不能忽视学科课程目标的把握。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是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最终标准,学科建设的最高标准就是学科教学是否较好地实现了学科课程目标。

3)切实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确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追求教育机会均等,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既注重学生的认知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情意和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要通过必要的教育、讨论,使以上的理念和价值观在全体教师中产生共鸣,形成共识。

3、加强学科能力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科能力建设包括教师能力和学科教学设施两方面建设。核心的关键的是教师能力建设。教师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建设工作中要突出解决:“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三个层次的问题。

1)积极开展学科专业知识的再培训。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集中或分散的形式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

2)深入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渠道,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将教材中的知识成功地转化为有思路、有目标、有观点的教学程序,

3)认真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升教师自身经验。反思是提升教师自身经验最有效的途径,要使反思活动制度化、习惯化。我们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笔记、开展反思交流,让老师通过主动反思、主动积累经验、主动提升自身经验。

三、我校重点学科——自然课的现状

1、学科现状:

1)徐汇区绿色学校  上海市英特尔科普教育基地。

2)学校自然教师每年参加市级、区级学科展示、教师论坛等活动。

3)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比赛中,成绩优秀。

2、人员现状:

1)专职自然教师二名(1名、女1),兼职教师1名(女)

2)区自然学科骨干教师(女、32岁)

3)区优秀科技辅导员(女、32岁)

4)区自然中心组成员(女、32岁)

四、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使科学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使我们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发展。

我们的教师认真参加市区自然课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青年教师积极争当区级骨干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时,我们倡导同组教师内的互相听评课,自评、互评,在交流中提高业务能力。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二期课改精神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和加强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提高科学课的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们从最基本的教学抓起,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策略,充分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资源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营造和谐,民主,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服务。在教学中,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意愿。使科学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

五、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做法:依托区级中心组,发挥骨干力量,以点带面推进科学课程教研建设。

1、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我校有区级骨干教师一名并担任校际教研组长。通过组织、参加校际教研活动加强我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联系,促进自然教师之间的沟通,将校际教研活动中所学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规范的科学知识,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等信息带回学校,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根据二期课改的学科要求,通过课堂,通过教研,通过活动使我们的学科老师共同学习领悟,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进而推动我校自然课程的建设。

2、通过重点学科的建设,探索一套科学规范的学科组建设、运作模式。

备课:参考区内相关的教学分析和教案,鼓励教师依据自身的班级实际作调整,不将备课流于形式。

上课: 强调课前准备,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意识。

课后:及时写好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3、课内课外相渗透。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如每学期一次的科技月活动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社区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科学常识、为老师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校园里形成浓郁的科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

4、学科整合

与学校“竹文化”活动结合,发挥老教师的特长作用。将科学课教学融入其中,不断丰富优化校本课程。我们将在各年级中通过竹生物研究,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竹,培养对竹子的浓厚兴趣;通过竹制品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习其独特的制作方法,能制作简易竹制品及竹食品,弘扬民族工艺,挖掘工艺的价值,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并渗透艺术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5、以点带面,示范辐射。

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流程管理,对学校其他学科组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学校语文教研,英语教研,体育教研等多学科的教研活动,使教学流程更趋规范。

六、对教师的培养:转变角色,转变方式,转变评价机制,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课程教学论专家高孝传有这么一句精辟的总结:“现代课程改革实践的历史证明,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常常是世界范围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突破口。”所以我校着力对加强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科学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引导者”、“组织者”、“决策者”和“促进者”,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亲密“合作伙伴”,同时还是科学教育的研究者。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教”科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科学。在教学中,组内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背景、周围的环境条件、教学资源等设计学生乐意探究的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并能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设计检验与自己假设有关的观察、实验、制作或考察等方案,并亲历探究引导学生从有关的探究中收集并整理获取的信息,从而去思考、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2.学生的角色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小科学家”。学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是教师,科学教师能否真诚地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小科学家,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科学课上自己像科学家那样大胆地学科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为形成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习惯,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因此,科学教师要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必需的有结构性的材料,让学生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陶冶情操。

3.教学评价目的、方法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有效调控机制,科学的评价方法会像省力的杠杆一样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相反,不得法的教学评价则可能给教学改革带来难以弥补的负面效应。因此,我校科学课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也作了以下的改变:

1)由传统的科学课教师给学生打分,转向学生本人、同组同学、等参与学习评价,即评价主体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化,这不仅能增强评价的准确性,还有利于评价激励功能的发挥。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时不再是单纯考核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实践证明,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参照教师的观察记录、测试与作业情况和学生综合评价,采用等级法给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这更有利于学生科学课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七、我校取得的成效

1、市级:

市级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课(自然)三等奖      课题《光的传播》

教学展示课                                课题《物体的稳定性》

教学展示课                                课题《找重心》

2、区级:

百课工程展示课                   课题《声音告诉我们什》

区学术节展示活动                 课题《食物与营养》

教学展示课                       课题《垃圾》

教学展示课                       课题《照镜子》

教学展示课                       课题《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个人荣誉称号

3、区骏马奖:

2005----2007年度区骨干教师   

200620072008区中心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