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研组建设
作者/来源:田林第四小学    发布时间:2010-05-28

 

一、课程地位: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完善和建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要把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自然科学学习领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使全体学生得到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在内的全方位教育。自然科学学习领域是上海市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基础学习领域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课程,由此我校将科学课程确立为学校的重点课程。

二、学科现状:

1、徐汇区绿色学校  上海市英特尔科普教育基地。

2、学校自然教师每年参加市级、区级学科展示、教师论坛等活动。

3、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比赛中,成绩优秀。

三、人员现状分析:

专职自然教师2名、兼职教师1

区自然学科骨干教师1人次

区自然中心组成员1

区校际教研组长1

区优秀科技辅导员1

四、教研组建设:

(一)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备课要扎实:组内教师根据任教的年级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备课,备课时注重对学生的研究。除了读懂教材,更要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学习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不将备课流于形式。

2、上课要踏实:强调课前准备,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让学生有更大地探究空间,以此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意识。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反思要及时:要求教师课后及时反思,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入手,加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及时写好反思。并能对教学的策略和教学环节进行有效地调整。

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

(二)教研形式多样化

1、分散集中式教研:校际教研活动是我区自然学科集中教研形式的又一个亮点,我教研组有一名教师担任了校际教研组长。通过组织、参加校际教研活动加强了我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联系,促进自然教师之间的沟通。我组的两名专职教师认真参加每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并将教研活动中所学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规范的科学知识,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信息带回学校。

在校内,我校自然教研组采取了分散式的教研模式。每周一的晨会课是自然教研组的例行教研时段,除了两位专职教师、主教数学学科的兼职教师也积极参与到校内的教研活动。并将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的交流和讨论。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组内的三名教师也经常会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研讨和推敲。

2、课堂案例式教研:利用每学期教师的自报研究课、外出学习带回的课堂实录课开展案例研究。组内教师均参与到研究课的备课和评课中。组内教师常会思考:如果这节课我来上,我会如何处理安排教学流程?在评课中,大家也会思考:如何运用二期课改的理论去研究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与重建?通过每学期对12节课的课堂案例式的教学研讨,让组内的教师都参与备课、说课、评课,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学习,也乐于开口说话。让新的理念在研讨中得到内化,困惑在研讨中得到化解,认识在研讨中得到升华。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进而推动了我校自然教研组的建设。

(三)发挥骨干力量、促进整体提升

自然学科作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得到学校领导的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学校领导鼓励组内的特色教师冒尖、鼓励青年教师在市、区学科领域中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青年教师积极争当区级骨干教师,不断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科学素养。

历年来我校自然教研组参与市区级科学课展示及公开课的情况

市级:

市级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课(自然)三等奖      课题《光的传播》

教学展示课                                课题《物体的稳定性》

教学展示课                                课题《找重心》

区级:

百课工程展示课                   课题《声音告诉我们什》

区学术节展示活动                 课题《食物与营养》

教学展示课                       课题《垃圾》

教学展示课                       课题《照镜子》

教学展示课                       课题《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个人荣誉称号

区骏马奖:

2005----2007年度区骨干教师   

200620072008区中心组成员

学校邀请市、区教研员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和听评课,有了与教研专家面对面指导的有利契机,组内教师上课、听课、评课,全程参与,加强了与专家的互动。将骨干的力量辐射到整个教研组中,组内教师加强了学习,更好地结合了理论和实践,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四)课内教学促进课外实践活动

自然课程是一门信息涵盖量非常大的课程,那如何将课堂教学衍生到课外的科学实践活动中,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领他们亲近自然,感受科学,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不断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以此将科学教育与我校的绿色环境教育、竹文化有机的进行整合。这也是值得我们组内每一位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知识素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再利用,比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月活动、每学期一次的科技月活动、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社区活动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自然科学的机会、同时也为老师、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校园里形成浓郁的科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自然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科学体系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日趋多元化。因此,作为自然学科的教师更应具备较为全面的科学知识及科学素养。而在实际工作中,组内教师多深感到原有知识储备的不足。厚积而薄发,只有积淀了扎实的知识才能将知识讲清、讲透。因此,组内的老师都认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例如专业书籍的阅读、理论知识的学习等方式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课题研究是我校自然教研组的弱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根据学校和组内教师的实际情况,适当组织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内容应贴近教学实际,可以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需要。也可根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些主题性的探究活动的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