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儿童是在爱的环境中获得安全感、满足感,获得激励和信任,从而得到身心的健全发展的。但许多家长只是单向地给予孩子无偿的疼爱,却没有向孩子提出相应的要求,于是渐渐地铸成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后果,如孩子不尊重长辈,没有学会分担生活的责任等。

   爱孩子是应该的,但爱孩子也是有原则的。疼爱孩子的完整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理智的爱。父母疼爱孩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情感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父母的疼爱中受益。因此,疼爱孩子要受理智的控制,要爱得得当、得体、有分寸,孩子年龄不同,父母对他们疼爱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应不同。对小的孩子要更多地用身体的接触,如亲亲、抱抱、拍拍、摸摸等,对大些的孩子则要用目光、语言等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信任、鼓励、称赞等。理智的爱的最高境界是期望(期望也有一个适宜的问题),父母应当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能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自幼便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生活自理能力。

  2.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要疼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切不可使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不仅表现在生活上,父母的赞扬、鼓励是疼爱,父母的要求和批评也是疼爱。孩子对父母的疼爱感受越多,爱的作用力度也越大,孩子对父母给予的疼爱缺乏感受,爱的力量就会大大下降。

  3.让孩子学会爱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是双向的,即爱与被爱。有的家长却往往忽视了让孩子学会爱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对孩子付出了全身心的爱,却不要求孩子对父母、长辈倾注爱心,甚至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必要求。殊不知,其结果便是孩子不懂得用爱心去对待他人,他们渐渐地会成为缺乏情感,不具爱心、同情心,心中无他人的人。这对孩子适应社会生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给予孩子疼爱的同时,务必要让孩子对他人,对周围美好的事物充满爱心。

  4.培养孩子自爱、自珍、自重。自爱、自珍、自重是人的潜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这些心理品质是孩子自幼逐渐形成的,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渐渐地会认识自己,珍爱自己,保护自己,并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家长需要做的是尊重你的孩子,由此唤起孩子珍爱自己,懂得爱护自己,保护自己,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事,学本领,做个有出息的人。不懂得自爱、自珍、自重的孩子,一旦遇到外界的诱惑,便很有可能滑向自弃的危险道路。

                             选自《幼儿教育》9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