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建设推动师生发展
作者/来源:田林第四小学    发布时间:2010-05-27

 

根据《徐汇区小学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校情,我校尝试开展“竹文化”的“一校一品”建设,力求将其形成学校的校园文化。本着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我们提出了“竹色苍翠伴我成长,竹节坚毅教我奋进”的“竹文化”目标。制定了学校《“竹文化”建设的初步设想和三年规划》。

一、挖掘“竹”之神、节、品、韵

我们将“竹之神、竹之节、竹之品、竹之韵”,与我校“团结、进取、求实、健美”的校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竹心相连,竹意绵延。团结悠长,友爱昂扬。清朗风神,百竿而修。”是团结的竹之神;“立根于深,直指碧空。千磨万击,经霜沐雪。坚韧不屈,竹叶长青。”是进取的竹之节;“丛丛叠叠,浩渺无边。漫山锦绣,尽入诗话。品竹之雅,求真务实。”是求实的竹之品;“亭亭玉立,傲骨铮铮。四季苍翠,生机盎然。竹韵轻扬,健康美好。”是健美的竹之韵。通过“竹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使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二、     创设环境,凝聚师生,营造“竹文化”氛围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围绕我校的“竹文化”建设,我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用人之长,以“竹文化”凝聚教师的人心、凝聚教师的智慧,共同营造“竹文化”的育人氛围,将校园环境特色化、艺术化。

“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融入‘竹’的元素。”经过反复推敲,我们设计了“景观体验式”校园文化墙,各楼层的墙面,分别以“形、声、影、意”,确立了“识竹翠、品竹韵、赏竹美、会竹意”的主题画面。将学校的校风与竹子的特性和内涵相结合,营造出“团结·竹之神”“进取·竹之节”“求实·竹之品”“健美·竹之韵”为内容的“竹文化”育人氛围。学校还调整绿化布局,因地制宜地种植了多种竹子。刚竹、紫色竹、凤尾竹、佛肚竹等七种竹子正在校园里长势旺盛。在特长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外出考察,开阔眼界、寻找与学校“竹文化”建设相关的元素,并有机地融合到环境建设中,建成了独具一格的“竹文化”展室。竹制的六角亭、多音管、大竹鼓、竹管琴、竹板琴等实景,形象逼真,形成了校园内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竹文化”校园环境的创设,为我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给人以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而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在工作中鼓励团队群策群力、取长补短,也激发了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竹文化”建设推动教师发展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学校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群体性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竹文化”建设的推进,全校师生人人都是参与者。为此,我们将“竹文化”的建设与教师的校本培训相整合,开设了《依托竹文化建设,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科目。

培训中,我们首先对学校开展“竹文化”建设的设想、意义等进行诠释,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竹文化”建设的规划和要求,以增强教师对“竹文化”建设的认同感。随后,我们发动教师人人参与,集思广义,通过书籍、网络等有效途径搜集“竹”的相关资料,并对“竹”的种类、特性、诗词、美文、图片等资料进行归类整理,使教师对“竹文化”的范畴、内容、内涵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导教师感受“竹”的世界,探究“竹”的精神,挖掘“竹”的育人价值,进而提升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

四、    “竹文化”内涵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全面实施国家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新课题。以教师为主体,积极开发具有独特性、多元性的个性课程,是实现和形成校园课程文化的支柱。

为此,我们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先在相关基础学科(音乐、自然常识、美术、语文、品社、体育)中,挖掘与“竹”文化建设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初步展开学科渗透,共同体验其文化内涵。然后,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将以上内容分解成各年段要达成的指标要求,逐步开发校本课程,将“竹文化”的建设与学校科技、体育、艺术、语文学科及德育主体活动等有机整合,使学校各项工作都融入“竹文化”的元素。

1、“竹文化”与学校德育主体活动相整合。

如每学年按年级开展的“笋牙尖尖,快成长——一年级入团仪式”、“翠竹青青,领巾飘——二年级入队仪式”、“竹色苍翠,伴成长——三年级十岁生日主题队会”、“竹海畅游,我争光——四年级佘山二日营”、“践行竹之品格,扬起理想风帆——五年级毕业典礼”系列主题活动,围绕“竹色苍翠伴我成长,竹节坚毅教我奋进”的“竹文化”目标,结合两纲教育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将“竹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

2、“竹文化”与学校的语文阅读课相整合。

利用升旗仪式,介绍与竹子有关的诗词、美文,要求师生理解含义、挖掘品质,熟记于心。学校按年级制定了有关诗词、美文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在语文阅读课上加以落实。通过推普周、读书节、红领巾广播等形式,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

3、“竹文化”与学校的科技活动相整合。

挖掘自然学科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竹子的种类、生长习性、用途,挖掘竹子的品性,并制定明确的分年段认知目标。通过兴趣组、科技节、校内外各类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成为“竹文化”建设的主人。

4、“竹文化”与学校艺术工作相整合。

开设竹笛校本课程,从二年级开始每周一节的竹笛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竹笛吹奏技能。通过四年的学习,每位田四的学生至少能吹奏近十首竹笛曲目。在普及的基础上,学校成立校笛子队,使一批在笛子吹奏上有潜力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特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竹文化”与学校体育活动相整合。

师生自编竹笛操,自创竹游戏,如:套竹圈、打竹球、踩竹高翘、竹竿舞、抖空竹等系列游戏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校体育节上,师生、乃至家长共同参与的竹游戏竞赛成为比赛的高潮和热点。竹游戏激发了师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又使师生掌握了一项有意义的运动技能。同时,竹游戏已经成为我校师生人人都会的常规体育项目。

全校师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不断去感悟竹的品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像翠竹一样身形挺直,宁折不弯;使自己拥有一颗奋进的心,像春笋那样破土而出,永往直前;使自己永远保持谦虚的品格,像青竹那样虚怀若谷。同时,师生在学习、思考、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无穷的创造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无疑是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引导和潜移默化。在“一校一品”建设推进的同时,也推动了我校师生的共同发展。虽然,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是,我们充满了信心,因为,我们已经在路上,目标就在前方。

                                              

田林第四小学

刘 蓉

20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