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礼仪小知识
作者/来源:田林第四小学    发布时间:2010-05-28

 

接待礼仪

1客人要找的负责人不在时要明确告诉对方负责人的去向以及回本单位的时间。同时请客人留下电话、地址便于联系。要明确是由客人再次来单位,还是由我方负责人到对方单位去。

2.客人到来时我方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马上接见,要对客人说明等待理由与等待时间,若客人愿意等待,应该向客人提供饮料、杂志,如果可能,应该时常为客人换饮料或续茶。

3.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4.诚心诚意的奉茶

我国人习惯以茶水招待客人。要做到茶具清洁,茶叶不外露手抓,用水卫生。

 

举止文明

【举止对一个人很重要,它不仅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更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属性。好的举止会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感觉,而不良的举止则会给人留下粗俗、没有教养的印象。】

一、如何打招呼
       
(一)打招呼要积极主动。面对外宾朋友,不管你认识不认识,都要主动上前说一声您好。如果是第一次见面,还要加上一句欢迎来到中国的问候,如果他们是专程来参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就要加上欢迎来到上海世博会等问候语。要从热情的招呼中体现世博会东道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二)打招呼应该是外宾所习惯接受的方式,而不是中国式的问候语,如您吃了没有?,这会让外宾莫名其妙的。
      
(三)如果出席正式活动,要按外宾职务大小依次与他们打招呼。不按礼宾顺序的打招呼方式是不礼貌的。

   (四)出席家宴时,打招呼一定要从主人开始。如果有女主人,应该首先向女主人打招呼,然后是按来宾身份高低依次打招呼。

礼仪常识

对父母、老师和其他年长者要称呼“您”,不能直呼其名;

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劳驾”,而不能用“喂”、“哎”呼之;

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而不能认为这种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当别人感谢时,要说“别客气”,而不能以“恩人”、“功臣”自居;

当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带来麻烦时,要说“对不起”、“麻烦您了”、“请原谅”,而不能不表示歉意,更不能说“活该”;

当别人赔礼道歉时,要回答“没关系”或“不要紧”,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不依不饶、无理取闹;

在街头巷尾碰到同伴、长者,要说“您好”,而不能低头侧身装没看见;

与别人分别时要说“再见”,而不能只顾自己走开,毫无表示。

文雅的谈吐必须与得体的举止相匹配。因此,家长在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的同时,还应坚持不懈地培养其得体优雅的举止。

需要让孩子知道并遵守的行为规范有:

站立时挺胸收腹,双肩平放不摇晃,两臂下垂不揣兜,腿部不颤动;遇到老师、长辈等熟人要打招呼;遇到有人问路,要热情地告诉他;进入别人(包括家人)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去,不能随便推门进入;到别人家拜访要预先通知,并注意时间,一般不在吃饭和午睡时间去,尽量避免妨碍人家的正常生活。

 

 

赠礼礼仪

【赠礼是为了表达对受礼人的敬意和感谢,使其“睹物思人”,留

下美好记忆。好的礼品在于其象征意义,而非其自身价值或使用价值。外事场合逢外宾必送礼,将赠礼作为一种接待程序是十分不妥的。】一、礼品的选择

(一)     礼品要有特色

在外事场合,馈赠作为一种非语言的重要交际方式,以物表情,

礼载于物,或为交结友谊,或为祝颂庆贺,或为酬宾谢客,起到寄情言意的作用。初次见面、参加社交活动、出席宴请等都会发生这种赠礼行为。但要做好馈赠工作,首先要学会选择礼品。人们常常会为选择一个称心的礼品而绞尽脑汁。
   
一般说来,对外宾赠礼要有特色,凡个性化的礼品就是最好的礼品。因此,挑选具有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的纪念品、书籍、画册等较受外宾喜爱。对一些熟悉的朋友,送一束鲜花、一瓶好酒、一盒巧克力或特色食品、一般日用品等也是很不错的。但不管何种礼品,唯有量身定做的自制礼物最富有个性、最具排他性,因而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礼品。
   
(二)礼品要重在其所赋予的情感信息

 送礼的原则首先是要有一定的纪念性,其次是文化元素,如画册、书籍和纪念章等都是不错的蕴涵文化元素的礼品,最后要经济实惠,如对发展中国家送的礼品,要突出实用性,赠礼以日常生活用品、电器为佳。
     
赠礼前一定要对受礼对象进行调研。要知道送礼不是使自己高兴,而是要让别人开心。一般说来,在赴私人家宴时,应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花束、水果、土特产等;主人家有小孩的,可送玩具、巧克力糖果等;应邀参加婚礼,除艺术装饰品外,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新年、圣诞节时,一般可送日历、酒、巧克力等。

(二)     礼品不宜因太便宜而失礼

 礼物的价值应以你与收礼者的关系而衡量,通常人们喜欢将礼

品的贵贱厚薄视作衡量人际交往的情感浓烈程度。对特别受尊重的受礼人,尤其是向高身份的主人赠礼,过分便宜的礼品有时会使赠受礼品的双方感到尴尬。但礼品的好坏并非由礼品本身的贵贱厚薄价值所决定的,在中国,人们常用“千里送鹅毛”来表达礼品承载的情感意义。二、如何赠礼
    
(一)当面赠礼

礼物一般应当面赠送,如刚进大门,寒暄几句后就奉上礼物。如果错过了在门口送礼的时机,不妨在入座后,主人倒茶的时候送,此时,不仅不会打断原来谈话的兴头,反而还增加了另一个话题。
     
如婚礼、特殊的节日贺礼、圣诞和新年的年礼等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本人不必亲自出面。需要提醒的是,尽管赠礼人不必当面赠礼,但派人或邮寄礼品时,一定要随礼品附上送礼人自己的名片。

 如可能,要在名片或赠礼卡片上手写几行贺词,再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再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上。
  
(二)要符合身份
   
送礼时应考虑到双方身份要与所赠礼品规格相对平衡。如身份低者送礼给身份高的外宾礼品时,礼品价值要高于身份高者赠给身价低的人的礼品。
   
一般情况,身份高者对身份低者的礼品更多体现在纪念意义。
     
此外,如果多方外宾同时在场,赠礼也要考虑到相互平衡,避免厚此薄彼,或使收礼人在众目睽睽下感到不自在。只有那些能表达特殊情感的特殊礼品,如一本特别的书、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方可在公众面前赠予,因为此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

世博礼仪

(三)好礼品要好包装
所有礼品均要精心包装,礼品包装要突出环保,且要方便携带。

要用装饰带、装饰花等点缀礼品,增加艺术效果,使收礼人感到赏心

悦目。

一些朋友对礼品的包装不太重视,常常以中国人实惠的眼光来

看外国人的收礼心态。殊不知,在许多外事场合,礼品包装和赠礼的形式要比内容还重要,一定要用彩色纸包装,然后用丝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或梅花结。
   
此外,在包装礼品时,一定要把价格标签拿掉。留下价格标签是很不礼貌的,这可能会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要么是炫耀赠礼人对收礼人出的价码,要么就是期待着受礼人得到同等回报。

(四)赠礼时不必使用谦词
中国人喜欢在赠礼时用“薄礼”、“不好意思”和“笑纳”等谦虚、客

套话。在外事场合,一般不要说此类多余的话。既然送礼,就是要表

达对外方的重视。此外,对礼品要说成纪念品较好,表达一种谦虚,

也使对方收礼时比较坦然。因此,在赠礼时可说“请收下这份小纪念

品,它会让您回想起今天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云云。此时,如外

宾打开礼品赞美,也要附和几句,说一下礼品的特点、功能,还可有

意识地向受礼人传递你选择礼品时独具匠心的考虑,从而激发受礼人

对你一片真情的感激和喜悦之情。

(五)切忌程序化
赠礼不是社交活动必不可少的流程,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宾主

双方都很累。送不送礼、送什么礼、送给谁、谁来送,都是因情况变

化而不断变化的。一般情况是在初次见面时送礼。如果经常见面,再

送礼会让人感到见外。情重靠礼重,送到拿不动。
在日常外事接待中,我们一些同志只顾接待流程,凡逢接待外

宾必送礼,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尤其没有调研,礼品出现送重的情况,

这是很尴尬的。要准备一本收、送礼物的收发簿子,将接收、送出的

礼物名称和赠礼人名登记成册,从而避免将同样的礼物给同一个人的

尴尬局面。

三、如何受礼

 (一)接受外宾礼品时,要恭敬有礼地双手接过,并握手致谢。

按西方人习惯,接受礼品时要打开包装认真欣赏并赞美一番,一同享受或欣赏礼品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和赞美礼品的精致、优雅、实用和独到的设计,夸奖赠礼人想得周到和细致。
   
(二)只要不是贿赂性礼品,一般最好不要拒收,否则会伤害赠礼人的自尊心。如果觉得受之不安,可以找机会下次回礼,千万不要推来推去。
   
(三)收到寄来的或派人送来的礼品,受礼人应及时复寄一张名片或简函,以示谢意。

四、要适当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馈赠常识
 
由于不同文化、历史、民族、社会、宗教的影响,世界各国在

馈赠问题上的观念、喜好和禁忌是非常不同的。只有把握好这些差异,

馈赠活动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亚洲国家一般喜欢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

品。在日本和*国家,礼品的牌子和外在包装形式很重要。对日本人来说,形式美观比实际用途更重要。日本人有送礼的习惯,如果送他形式美观的礼品,受礼人自己不需要是可以再转送他人的。但与中国人送礼喜欢成双不一样,日本人则避偶就奇,通常喜欢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的“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此外,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
   
(二)对欧美国家的朋友送礼要尽量避免类似“13”和“星期五”这些灾难之数和在礼品包装上避免把彩带结成十字交叉状。事实上,送礼在欧美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节日和喜庆场合,这种馈赠也仅限于家人或亲密朋友之间。来访者不必为送礼而劳神,主人绝不会因为对方未送礼或礼太轻而产生不快。
   
一般说来,欧美人对礼品更倾向于实用,如一束鲜花、一瓶好酒、一盒巧克力都是上佳的礼品。赠送礼物通常是此次交往行将结束时才进行,而登门拜访前则应送去鲜花(花要提前半天送去,以便主人把花布置好)。
     
欧美各个国家的送礼习惯也各有不同。德国人最不注重礼品价格,只要送其喜欢的礼品就行,包装则要尽善尽美;法国人将香槟酒、白兰地、糖果、香水等视为好礼品,体现文化修养的书籍、画册等也深受欢迎;英国人喜欢鲜花、名酒、小工艺品和巧克力,但对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不大欣赏;去美国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备厚礼,带些小礼品如鲜花、美酒和工艺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则表示你将回请。
   
(三)向人送礼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习俗,不要送酒,也不要送古代仕女图,因为*人不愿让女子的形象在厅堂高悬。*人也不喜欢别人向其妻子赠送礼品,这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和对其人格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