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诱因广泛,不加注意真遗憾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2-14

 

多动症诱因广泛,不加注意真遗憾

                        ——儿童为什么会多动

    写作缘起:多动症的诱发因素很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造就多动症儿童的几率也日益加大,因为日常生活中许多细节稍不加以注意,就有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使正在成长的儿童在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缓慢而导致诸多遗憾。

儿童多动的病因是广泛的,其中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教育因素、社会因素等,在病例中各有侧重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患儿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中患本病或其他精神疾病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孪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多动症同病率达 100%,而异卵孪生子的同病率仅占17%。

   2.脑部器质性病变

孕妇吸烟、酗酒、不当用药、受到辐射;产前、产时、产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轻微脑损伤;难产、早产窒息、颅内出血或宫内发育不良;生后有脑外伤、高热惊厥、脑炎、脑膜炎、癫痫、一氧化碳中毒史等。

脑电图功率谱分析,多动症患者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本症的发生确实有生物学基础。神经生化检测表明,与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如多巴胺、β—烃化酶(DBH)偏低造成去甲肾上腺素减少等。

3.发育迟缓

由于不少多动症儿童同时表现出身体其他部位发育迟缓的迹象,如骨骼、体重、神经系统等,多动症儿童一般外部特征多为小个、瘦弱、精干、精力充沛、面黄肌瘦等,特别是有些多动症儿童明显存在着知觉问题、学习基本技能问题等神经系统软体征,显得比同龄儿童要幼稚、不成熟甚至落后,而三分之二的多动症患者青春期后多动迹象明显改善,所以此病估计与个体发育迟缓有关:低龄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活动频率要高些、成熟水平低的孩子比普通孩子更具多动倾向。

4.生化环境因素

铅中毒。研究发现,几乎八成以上的多动症儿童血中含铅量较高。工业社会的环境污染中含铅;汽车尾气中含铅;劣质塑料玩具、劣质不锈钢餐具、彩釉陶瓷餐具以及油漆的老家具等都是铅的污染源,都会使儿童体内铅蓄量过大引起本病。

儿童各种食品添加剂。包括儿童食品调味剂、人工色素、防腐剂、膨化剂、香精、咖啡因、糖精甚至激素等。而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饮料、糖果、冰激凌、香肠、罐头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

饮食失调。如高蛋白、高脂肪、糖的摄入量过多;维生素缺乏(蔬菜、水果吃得少);水扬酸摄入量过多(食用西红柿、橘子、苹果)等。

滥用涂改液。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对二甲苯等有害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

荧光灯及房屋装修。荧光灯会释放微量X射线,扰乱儿童神经系统;新装修的房屋内白灰、墙泥、水泥、油漆、涂料、塑料、沥青等材料这常残留一些放射线或致神经系统紊乱的有毒气体如氯乙烯、聚乙烯、石棉、甲醛、酚等。

电磁微波作用:电磁微波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调。随着手机、微波炉、微波理疗仪等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儿童周围的“电磁烟雾”污染越来越严重。

   5.社会文化因素

      有人发现不少多动症患儿的家庭有喜高音调、快节奏和近似噪音音乐的嗜好。当今许多电视、音响节目充斥狂歌劲舞、打斗凶杀场景,尤其是一些科幻动画片搞得孩子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神魂颠倒,对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构成超强刺激、极易引起脑功能失调。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拥挤的居住环境、过早地送孩子上幼儿园、眼花缭乱的都市广告“视觉污染”、香水、香皂、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蚊香、电驱蚊片等的广泛应用,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6.教育因素

       目前学术界一致公认: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教育因素也是儿童多动症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下列四种不良教育方式均可诱发本病。

      放任型。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或早丧,子女缺乏教育;学校频繁换老师,教师管理能力差或放任自流,导致孩子心理变态、行为偏离、社会适应不良。

      专制型。家长或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或过于严格,在家中或学校中经常受到指责、打骂,儿童心理压力增加,精神紧张可致多动。老师的歧视、冷漠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为吸引大家的关注而多动。

溺爱型。父母对子女过于娇纵溺爱,养成任性习惯,日后难以适应环境和约束个人行为。

相关型。父母或教师自身行为不端,举止不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诱使儿童多动行为。甚至家长幼年患有多动症,成年后仍冲动任性、脾气暴躁,再把这种素质遗传给子女,故本病有家庭倾向。

家长不妨从上述各个方面检讨一下自己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否存在诱发多动症的因素并及时加以控制。